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决定,授予90个团组织四川省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称号,授予180名同志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员(团干部)称号。其中,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团支部荣获“四川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系全市卫健系统唯一获奖集体,成都市获评4个团支部之一。
“四川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是共青团四川省委授予全省基层团支部的最高荣誉。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对医院团支部和广大团员青年的肯定和鞭策,也是对大家的激励和鼓舞。
门诊团支部由门诊部、急诊科、全科医学科、超声科、美容科、中医科等科室团员青年组成,虽然是跨科室组合,但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丝毫不减。“我们将持续参加‘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利用新媒体、‘互联网+团建’等方式打破科室限制,也采用知识竞赛、主题教育朗诵比赛等形式抓好理论学习,做好青年意识形态正面引领。”团支部书记陈雨娇分享了他们的做法。近两年,12名青年获得医院优秀医师、4名青年获得护理明星称号;3名优秀共青团员、1名优秀共青团干部受到市卫健系统团委表扬,支部也获得了成都市卫健系统先进团支部荣誉。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支部团员青年奋斗的身影。从汶川抗震到芦山地震,从茂县山体滑坡到彭州山洪,从武汉抗疫到西安抗疫……这支队伍向着未知奋勇前进,用生命守护生命,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特别是疫情期间,1名青年驰援武汉,18名青年支援市公卫中心,16名青年医护人员支援西安,广大团员青年驻守医院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积极参与核酸检测及医疗救治,充分发挥了共青团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秦立祥是成都市三医院急诊科的一名青年护士,在12年的职业生涯里取得了诸多成绩,更是医院公认的护理技术明星之一。2016年经选拔入选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救人是这个职业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应该全力以赴将这份责任扛起,在有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冲上去!”除了在救援一线能看到秦立祥的身影,公益场上也有他的热心肠。作为成都市卫生应急医疗突击队队员、成都市红十字会高级讲师,10余年来秦立祥培训了超过1万名优秀急救员,将急救知识带入了万千家庭。
支部定期组织开展读书分享会、每周一学等活动,引导青年将实现自我价值与实现集体价值结合起来;选拔优秀青年加入医院“领军型人才培育”“青年骨干培养”两大工程,加强人才内培激励,开展医学规培生、研究生、实习生教育及继续教育,进一步为医院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近两年,35岁以下青年共发表SCI9篇及CSCD论文11篇;在全国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医师教学查房和教学门诊技能竞赛四川省选拔赛,相继荣获教学门诊一等奖,教学查房一等奖,助理全科教学门诊一等奖等荣誉。
广泛开展青年岗位能手创建评比,鼓励青年岗位建功岗位成才。近几年,先后有3名青年获得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医疗卫生急救技能竞赛一等奖、四川省职工技能大赛一等奖,1名青年获得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1名青年被评为成都市技术能手。
支部在门诊大厅设立青年志愿服务站,组织医院团员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常态化开展门诊导诊志愿服务。组建的“救在身边”青年志愿服务分队2023年开展公益急救培训及义诊26次,覆盖1000余人;并开展“心肺复苏进社区进高校”、无偿献血等公益行动。
支部以“温度医院”建设为抓手,组织动员团员青年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通过改善无障碍卫生间及坡道、点亮院区照明、构建雨天通道、铺设防滑地毯、引进共享轮椅等方式,积极创建老年友善医院,强化人文医院建设;创新开展“格桑花”语言翻译志愿者服务,51名志愿者现已为196名民族地区同胞提供藏语、彝语线上翻译和线下就医陪同翻译服务,帮助民族地区群众“无障碍”看病,打通就医“最后一公里”。率先引进智能手语在线翻译系统,助力听障患者高效就诊。支部所辖医学美容部、中医科、儿科、皮肤科开通夜(延时)门诊服务,方便上班族就诊。
支部所属急诊青年团队依托5G技术打造的全国领先急救平台,实现了救护车与院内值班专家和资深医师的实时互动,让院前急救患者“上车即入院”。急救系统在教学培训中也发挥着作用。比如当低年资医生出诊时,就会由指挥室的专家团队辅助,行为不规范的地方会被即刻指出,进而让年轻医生在实战中快速成长。(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