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县联合苗族乡产笋竹林面积2万余亩,怎样立足竹资源生态优势,构建竹产业体系,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让一座座竹山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靠山”?
联合苗族乡给出的答案是在育好竹的同时,加快发展第二产业,撑起乡村“绿美富”。
走进刚投入使用不久的联合苗族乡农副产品加工厂,空气里弥漫着竹笋的清香。清洗、浸泡、切片、杀菌,新鲜竹笋通过流水作业,“摇身一变”成了餐桌上的山珍美味。附近的村民,也成了加工厂的工人,平均每天工资200元。
据联合苗族乡农副产品加工厂负责人李智介绍,工厂自5月开始生产以来,现已招收农民工40余人,加工好的竹笋半成品主要销往沿海地区,加工厂计划下半年进行精深加工设备安装,届时,产品将入驻国内大型商超和知名餐饮店。
联合苗族乡有方竹、罗汉竹、楠竹等3.2万亩竹资源,可是一直没有一家像样的竹笋加工厂。2021年,该乡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杭州富阳大自然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入驻联合苗族乡从事竹笋收购及精深加工,工厂总占地面积9770平方米,设计年产能3000吨,预估年产值1.2亿元。
用“竹”优势做“竹”文章,联合苗族乡鲜笋产值6000万元左右,加工产值近2亿元。有了二产带动,新鲜竹笋就地加工成产品,完善了竹笋产业链,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形成了“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拓市场”的竹笋产业发展模式。此外,联合苗族乡还积极推行“竹农+集体公司+企业”的经营模式,带领更多村民实现稳定增收。
“农副产品加工厂建成以后,解决了100至150人就业,每年增加劳务收入达600万元以上。”联合苗族乡乡长杨鸿说。
接下来,联合苗族乡还将主攻竹笋二次加工、精深加工,再次延长产业链,加快推进产品的转型升级,让小竹子撑起乡村的“绿美富”。(文/詹杰 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