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4年重庆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情况。据悉,重庆市已建成2500余个“无废城市细胞”,覆盖衣食住行各领域,如“无废学校”“无废医院”“无废旅游休闲区”“无废酒店”等。
(发布会现场 图/唐灿)
在农业领域方面,重庆推进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持续完善“村、乡镇(街道)回收转运-区县集中分拣贮运-区域性加工”网络体系,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44%,高于全国88.1%的平均水平;2023年共回收废弃农膜1.3万吨,回收率达到94.1%,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田间地头“白色污染”进一步减少。
在生活领域方面,重庆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利用和处置,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实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资源化利用率达86%,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领先全国。
(渝中区“无废菜市场” 图/主办方)
在工业领域方面,重庆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76.77%(全国57%),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下降至0.33吨/万元(全国1.02吨/万元),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达91.1%(全国55%)。
值得关注的是,重庆发布了12个正面典型案例、22个精品“无废细胞”,以及5家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标杆企业。
比如忠县的重庆瑞竹植物纤维制品有限公司“以竹代塑”,使用竹制品生产小水杯,在生产过程中不添加化学材料,使用后能自然分解并被土壤吸收,也可回收碎解后用作肥料等,实现绿色生态循环。与常规一次性塑料水杯相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5克。按照全国一年一次性塑料水杯消耗量200亿只计算,如果全量替换,预计可减少废塑料产生1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5万吨,相当于增加15万亩的森林种植面积。
此外,重庆推动川渝共建、资源共享,激发区域活力,率先在全国开展川渝“无废城市”跨省域共建,与四川省从“四大领域、五大体系、十项任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除了创新建立联席会议、宣传教育、资源共享等5项机制外,还印发川渝两地危险废物跨省“点对点”定向利用豁免管理实施方案,以及建立全国首个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省级联防联控机制,探索在高竹新区开展固体废物跨省转移简化审批试点。
“无废城市”建设,一头连着减污,一头连着降碳。接下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将从制度体系建设、重点领域治理、改革惠企惠民、数字场景开发四方面来健全减污、降碳绿色发展机制,助力实现全域“无废”。(唐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