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国际合作>合作交流>

建立与国际一流智库合作、交流、博弈的体制机制

发布时间:2015-07-23 10:44:55  |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  作者:陈文玲  |  责任编辑:苏晓梦

    抓紧建立适应国际一流智库要求的人才机制。要想建立可持续的研究管理、人员管理与激励制度,就应坚持人才的多样性、开放性和竞争性。国际一流智库的人才来源一般是:卸任官员、企业界精英、知名学者和专家、著名智库人才。这启示我们:首先,我国智库对具有丰富执政经验和学术背景的高端人才应突破年龄限制,把其作为现阶段高端智库的领军人物;其次,要抓紧培育结构合理的智库研究队伍和运营团队;最后,对智库研究人员,特别是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人员,不应参照公务员规定进行出国管理限制,应根据研究需要和交流需要,允许一年内多次出国或免予审批。

    抓紧建立国际通行的智库管理制度和筹资机制。国外智库大多实行预算制,60%以上的课题经费用于人力资本支出,因为智库产品靠人创造,研究投入就应主要用于人,用于思想产品的支付。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财务管理制度,智库就无法真正成为高质量思想产品的制造者。建议选择一些高端民间智库作试点,率先建立符合智库特点的财务管理制度。还应抓紧进行智库筹资机制改革,与企业和个人捐助制度结合,适当减免相关税收,调动社会资本支持智库建设的积极性。

    抓紧建立成果转化应用和鼓励智库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机制。应抓紧建立国家决策者定期对智库提出研究方向的制度,确定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议题,引导智库把政府采纳意见和建议作为衡量自身影响力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标准。在国际交流方面,智库观点可以更鲜明,据理力争的能力应该更强。尤其是在国际论坛上,智库不应怕争论,应该根据自己的过硬研究,为维护中国的权益立言、立功、立德,敢于做公信力强、性格鲜明的大国智库学者。

    抓紧建立智库协同创新机制。智库研究中,往往涉及一些国家总体战略和时间、领域跨度较大的战略,单靠一家或几家智库,很难具备政治、军事、文化、经济、外交的一揽子方案设计能力。应抓紧建立各类智库协同推进、协同创新机制,比如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可以确定对沿线主要国家和地区研究的国内智库分工,将战略研究深化、细化和实化。

    抓紧建立提高智库软实力和影响力的支撑机制。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与美国的布鲁金斯学会、卡内基研究院、彼得森研究所、英国的国际战略研究所、德国的贝塔斯曼基金会等国际一流智库的合作交流中,我们发现,这些智库生产思想产品的自由度更大,知识储备更多,研究深度更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有持续、稳定的国家支持体系和保障体系。我国应从战略上更加重视智库建设,建立智库支撑与保障体系,提供合理而宽松的政治与社会环境。

    (作者陈文玲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1  2  3  


 
分享到:
0